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带您领略青龙长城之美

    信息发布者:青龙镇孟家铺村
    2017-04-10 09:18:01    来源:青龙吧   转载


    青龙吧

    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明长城,是秦皇岛境内明长城最长、最雄伟、最沧桑的一段长城。

    是明早期长城、中期长城、晚期长城相结合的建筑。由于身居深山老峪,荒芜人烟,因此保存得基本完整。

    青龙县明长城,东起山神庙乡英武山村老边岭横道东的敌楼,西到凉水河乡(原叫当马坪乡)。青龙河沿村的杏树岭的西尖楼而下,全长184公里。

    青龙县境内的明长城,南侧与抚宁、卢龙、迁安、迁西四县接界。长城在县境内经过12个乡、24个村和老岭林场。


    有大小关口17座。其中大关口有:义院口、界岭口、桃林口、刘家口、冷口、白羊峪口、擦崖子口。小关口有拿子峪口、花场峪口、箭杆岭口、青山口、河口、乾涧口(吴家口)、重峪口、徐流口、河流口、城子峪口。


     “文革”后期,1978年至1982年,秦皇岛市文化局文化科(后改为文物科)和隶属于承德地区专属青龙县文化局的文化科经过三次艰苦的考察,初步摸清了青龙县境内184公里的明长城基本情况:


     现存完好的砖边墙10.5公里,塌毁的10.5公里,石筑边墙完好的19.5公里,半塌毁的48公里,全塌毁的墙体32.5公里。


     陡峭山脊无城墙地段33.5公里,共计154.5公里。其它为29.5公里的老边长城。


     敌楼490座,比较完好的149座,半塌毁的191座,完全坍塌只剩基址的150座。墙台107座,比较完好的24座,半塌毁的49座,完全坍塌的34座。


    烽火台(烟墩)17座,完好的10座,半塌毁的4座,完全坍塌的3座。长城碑刻19通,其中完好的8通。残缺破碎的11通,碑文为明隆庆三年(1569)和正德十五年(1520)记载着筑城功绩。


     长城上遗存崇祯十三年(1640)铁炮一门。长 1.94米,炮口外径0.25米,内径0.08米,重750斤。


     石炮4门,长80 – 120厘米不等。最大直径50 – 60厘米,重250 – 300公斤。礌石100多个,现收藏在青龙县文物保管所。

    然而,这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。风雨侵蚀、人为破坏、缺乏维护管理,一些文化价值较高的长城文字砖存在被偷盗、拆解、贩卖的现象...

    长城,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,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,青龙境内的长城亦是全县青龙人的骄傲。

    二十年前,邓小平写下“爱我中华,修我长城”的题词,掀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长城文化保护事业的新一页。

    今天,让我们携起手来,从爱护长城的一砖一石、一草一木做起,为长城保护事业捧上一份爱心,献出一片真情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